“河东区总工会”公众号将开设
「劳动模范 榜样声音」专栏
分期报道他们立足自身岗位、结合工作实际
分享了各自的奋斗事迹、内心体悟的发言
就让我们一起听听 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李强,现任天津海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荣获了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深感荣幸。我来自河北易县。很荣幸能在这儿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
我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边防守备部队,并参与对越防御作战。战争是残酷的,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退伍后,机缘巧合我成为了一名电力施工现场的农民工。从普通的高空作业工到班长、到施工队长,再到技术员、项目经理。一路走来,可以说路途坎坷,唯有补充知识短板、深钻技术,吃苦肯干。今天回头再看,我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也感谢天津海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对我的培养、支持和帮助,更感谢自己一路的努力。
干工程的人,坐在办公室是不行的,一定要深入现场。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公司项目多,业务覆盖面很广,业务领域遍布全国,36年来,我共参与建设了数百项大小电力工程。每一项工程都倾注了我的心血与汗水。这些工程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还记得2023年12月,在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地区500kV白音华送出工程需要紧急支援,当时,多个施工队伍看到白天最高零下20度,晚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 度的气温、1 米多高的雪墙,连车都没下就掉头离开了。当地电力公司找到海能,接到任务,我带着施工队伍赶赴现场。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顶风冒雪,风刮到身上跟小刀剌肉似的一样疼,每呼吸一口都像吞下了冰渣。每隔1小时就要更换塔上的高空作业人员。我和兄弟们吃喝都在雪地中,最后如期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2024年,内蒙古突泉百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面临着工期被压缩三分之二的巨大挑战。项目地处内蒙风力发电区域,全年大风不断,施工期间气温低至零下15度,恶劣环境堪称施工的 “地狱模式”,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性。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全工期驻守现场。在那里,5点多起床到工地检查施工现场,人员、工器具、材料到场情况,组织人员施工,检查线路的安装情况,确保每一个连接点都牢固可靠。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查。一天的施工结束后,晚上召开现场情况总结会,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任务,一般一天工作结束将近半夜。即便高烧39度,也未曾撤离半步。简单服用退烧药后,便继续投身于紧张的工作。就这样我带领着项目团队成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量,迎难而上。因为我知道这个项目能否完成挑战,不仅关乎企业的信誉更关乎当地整体风电建设项目推进关键点的打通,这个输电线路不提前架通,电就送不出去。
也是极寒的天气,我们的手被冻得通红,脸也被风吹得皴了,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最终,我们成功跨越重重难关,提前实现项目目标,该工程的完工为电网提供更多的清洁电能,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地区电量供应,对于保护区域环境、拉动地方经济、推进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今天,我有幸荣获全国劳模这个崇高的称号,内心既激动又惶恐。激动的是,我能作为平凡的一线劳动者代表,站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这是党和人民对我工作的高度认可;惶恐的是,我深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担心辜负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奋战在电力建设一线的劳动者们。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传帮带工作。我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让劳模精神在企业、在社会中发扬光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继续为祖国的电力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张世军,很荣幸能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此刻在这里,我既心怀感恩,也倍感责任。4月28日,作为天津市一线产业工人的代表,我有幸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现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见证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隆重召开。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属于奋战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辛勤劳动的每一位奋斗者。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天津市总工会、河东区委区政府等各级组织各位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核理化院/公司党委的关爱与支持,感谢身边团队的协作与帮助,是大家共同营造的积极氛围和奋进环境,让我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更是集体的智慧与汗水,托举起了这份荣誉。
下面,我想用三个关键词表达内心的感激与决心。
第一个关键词:感恩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深切关怀,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千千万万一线劳动者的深情礼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并强调要“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报告中提及的“新质生产力”“技能型劳动者大军”等关键词,既呼应了科技创新的时代需求,也为未来劳动实践指明了方向。这也让我更加懂得:个人奋斗的“小目标”,只有融入民族复兴的“大蓝图”,才能绽放光芒。
第二个关键词:使命
作为从事核工业专用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研究和生产试制35年的一线技能人员,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开创更多精密复杂零件加工工艺,攻克更多世界级难题是我毕生的使命。面对只有不到一张A4纸厚度的核燃料产业专用装备零件加工这一世界难题,许多国外技术专家认为中国10年内很难完成。面对这些质疑,在国外技术封锁和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团队没有退缩,经过反复工艺试验、数据分析论证以及团队的日夜奋战,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飞跃,这也成为我国核工业重大建设项目中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的标志。这些成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生动实践。
第三个关键词:奋进
荣誉是新的起点,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勇于挑战更高的目标。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团队攻克更多技术难题,为核燃料专用装备实现升级换代提供坚实工艺保障。我将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圆心,深入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同事,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工作中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